看球,還是看秀?-中華職棒的球迷進場分析。

  想像一下,如果你是中華職棒新球隊的老闆,對你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  答案想必很簡單:球迷。  職棒就是要有球迷,有球迷才有利基,有了利基才能掙錢,能掙錢才能永續經營,搞大了還能從中套利。不過,說說簡單,到底要怎麼讓球迷進場,這可是中華職棒的大哉問。  解答在何處?今年中華職棒,有一隻球隊似乎已經提出問題的解答:  今年,在Lamigo球團的用心經營下,

21點

聲勢浩大的LamiGirls、一套接著一套換不完的特色球衣,以及全猿主場彷彿歌舞秀一般刺激的聲光表演,即使沒有Manny Ramirez這種等級的球星旋風式加盟為整體聯盟票房大幅度拉抬,Lamigo的全猿主場行銷策略仍舊高奏凱歌,全年例行賽票房營收破億。  不過,這就是答案嗎?  這個問號,其實一直都是球迷爭論的話題。  在Lamigirls成立伊始,就有些球迷質疑,Lamigo把重心都放在Lamigirls上頭,相對上似乎沒有用同樣的心力投注球隊,搞到都不知道到底是Lamigo附屬女子加油團,還是Lamigirl附屬男子棒球隊。  然而有些球迷卻不這麼認為,他們提出反論,認為屬地主義與嶄新的加油方式,可以帶來某些重心在棒球以外的球迷。  事實到底是如何?  球迷愛戰績?還是只要創造出某種價值,球迷就會不離不棄?今年Lamigo票房的傑出表現,究竟是因為LamiGirls的青春活力所致,抑或是球迷進場,是因為Lamigo的堅強戰力與優秀表現?  未來如何,我們很難下定論,但是過去卻是有著實實在在的數字可以分析。在此,我與強者我朋友火風聯手合作,對中職歷年球隊票房與其戰績的關連稍做分析,將結果與一眾球迷朋友分享。  首先,先上第一張圖: 圖一:中職各隊歷年平均進場人數與全年勝率之相關圖   圖一為中職各隊歷年票房與勝率的相關圖,從圖表可以發現,僅有誠泰Cobras(包含太陽隊時代),其歷年平均進場人數與其勝率有較高的相關性(相關係數.535),中信鯨與兄弟象(包含中信兄弟象)則是中度相關,其他各隊,尤其是我們特別關心的Lamigo桃猿隊,其勝率與票房之間並不是很相關。  數據會說話,果然中職的票房不是看戰績的啊,各位新老闆舊老闆,手頭的錢與其補強球員,不如效法桃猿,招募美女啦啦隊,場場放煙火吧。  這就是答案嗎?如果是的話就好了。  雖然我很喜歡美女,也覺得球隊放煙火是一件美事,但數據分析卻不能如此不負責任的下定論。其實,圖一的分析非常粗糙,因為我們知道,中職的票房除去比賽內容之外,其實受到非常多的外力影響,其中最大的影響因子就是從黑鷹事件以來,層出不窮的簽賭放水案。 圖二:中職歷年平均票房與各隊平均票房   圖二的灰色虛線顯示的是中職歷年每場比賽的平均入場人數,而色線則是各隊的平均入場人數,很明顯的,即使是票房一直遠超過聯盟平均的兄弟象,其增減的趨勢也與中職平均的票房幾乎完全相同,中職各隊的平均票房與聯盟平均票房的相關性在0.85-0.99之間,屬於高度正相關。  而從其增減幅度與年份對照,我們也可以讀出影響票房的種種歷史因素,如1992兄弟首冠帶來的第一波票房熱潮,1992-1994兄弟三連霸為兄弟帶來的大量入場,1995臺灣大聯盟成立為中職票房帶來的衝擊,1996黑鷹事件以及接下來的黑道挾持球員事件,令中華職棒的票房進入黑暗期。  時序進入21世紀,2001-2003兄第二度三連霸帶來中華職棒復興,2005的黑熊事件令陳金鋒旋風黯然失色,再次重創中職票房;直到2009的曹錦輝旋風,以及該年年底的黑象事件所帶來的衝擊,最後則是2013年義大買下興農牛與曼尼旋風所帶來的效應。  中職票房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極大,間接削弱場上比賽內容(也就是戰績)對於票房的影響力,因此我們假如要進行這方面的分析,勢必需要將外在影響去除。   因此,我們將各隊的平均入場人數除以聯盟的平均入場人數,得到一個校正後的入場係數,藉此表示球隊在大環境以外的票房,而此一校正後的入場係數,與各隊戰績的關係則如下圖所示。 圖三:中職各隊校正後的入場係數與其逐年勝率的關係圖    如上圖,看來,除了味全龍以外,各隊校正後的入場係數與其逐年的勝率基本上都呈現中高度的相關性,無論職棒的風潮起起落落,戰績好的球隊相對於戰績較差的球隊,可以吸引較多的球迷進場看球。  看到這邊,我突然不禁驚呼:「原來不離不棄的,不是象迷,而是龍迷!」  無怪乎味全龍解散15年,龍迷還是可以年年做龍T、外套、龍帽,持續燃燒熱情……或許眾多味全龍迷此時正在仰天長笑(雖然可能同時流下一把心酸淚):「中華職棒果然只有龍魂真正不滅啊!」  味全龍的狀況的確令人感到好奇(相關係數接近零,表示其逐年校正後票房與勝率幾乎無關),難道味全龍迷果真如此特殊,其球迷入場是因為其他因素,與戰績無涉?  要解開這個謎題,就要更往下深入研究,且先看下圖: 圖四:各隊逐年校正後入場數差異與勝率差異相關圖   如圖四,這結果相當漂亮:將逐年校正後的入場係數相減再與逐年勝率的差異比較,

DG試玩

發現包含味全,中職歷史以來曾經有過的九支球隊,其各年勝率的差異,與球迷的增減呈現了中度至高度的正相關;這真切地顯示了球迷的流動,與戰績的好壞呈現直接相關,既使逐年勝率與球迷入場並不直接相關的味全龍,也不例外。  就相關係數來說,除了統一獅之外,曾經獲得年度總冠軍的球隊,如兄弟象、味全龍、興農牛(現義大犀牛)以及Lamigo桃猿,其戰績變化與球迷數增減的相關性相較於其他隊伍,是比較低的(但仍然是中高度以上的相關性),

來勝娛樂城

而巧合的是,這幾支球隊正是中職曾經獲得總冠軍的球隊,這讓我們不禁好奇,總冠軍是否可以為球迷進場帶來額外的動力?  一開始,還是先上圖,我們先將兄弟、統一、興農、味全以及Lamigo逐年入場係數和勝率的趨勢比較列出: 圖五:兄弟象逐年入場係數與勝率趨勢比較 圖六:統一獅逐年入場係數與勝率趨勢比較 圖七:俊國熊/興農牛/義大犀牛逐年入場係數與勝率趨勢比較 圖八:味全龍逐年入場係數與勝率趨勢比較 圖九:Lamigo桃猿逐年入場係數與勝率趨勢比較   上列圖示顯示了兄弟象、統一獅、興農牛(包含俊國熊與義大犀牛)、Lamigo桃猿)包含La New熊)以及味全龍等五支在中職曾經獲得總冠軍球隊之逐年入場係數與勝率的趨勢圖,為了方便比較,我們將其入場係數與逐年勝率分別對平均歸零作圖。  從圖表看來,各隊票房與戰績大致上是呈現一致的關係,

運彩投注

但是我們還是可以找到幾個例外,如統一獅在1998、興農牛在2001、兄弟象在2004以及La New熊在2007。  這幾個年份,球隊的戰績雖然有所下滑,但是其球迷進場數卻並沒有顯著下降,在La New熊的例子中,反而還逆勢上揚,觀其共通點,其實是球隊在前一年都獲得了總冠軍,也就是說,總冠軍可以在球隊隔年戰績下滑時,維繫住球迷,令球迷進場數不至於隨戰績的滑落而下降。  然而,此一效應並不總是發生,如味全龍在職棒元年的冠軍以及其末期的三連霸,兄弟象第一次三連霸之後的1995年(然而該年有臺灣大聯盟成立,挖角兄弟球員的外在因素影響),統一獅在2000年後的多次冠軍,其後的觀眾進場數,仍然是與勝率的變化相同趨勢,這代表總冠軍對於維繫球迷的效應,仍然有待驗證與更進一步分析。  此外,我們還可以觀察到,統一在95年到99年之間一直保持著爭冠實力,三年季賽勝率第一,兩年第二,雖然最後沒有拿總冠軍,即使勝率略為下滑,仍然可以維持球迷成長。同樣的狀況也發生在03到05的興農身上。  以反例來說:雖然時間有點短,但是99年到2000年的兄弟象勝率雖然提高,球迷增長仍舊不成比例,何解?因為球隊還在墊底。  就以上種種分析,我們可以得知:球迷是很嚴格的,即使號稱不離不棄的象迷也不例外。更可以大膽推測:想保持球迷、招攬球迷,球隊能否持續保有爭冠競爭力,是相當重要的因素。  因此,不論是挖角大牌球星、努力半季搶總冠軍、或是把球隊競爭力燃燒掉搶總冠軍,似乎比不上長期保持在爭冠行列,更能讓球迷進場。  回到主題,本文的主角Lamigo(也許是……)呢?  La new在2006奪冠,到2008為止都還保持著爭冠的競爭力,球迷就成長,2009氣力放盡加上簽賭打擊,進場人數為之炸裂,移動到桃園之後,前兩年都有爭冠實力,球迷回流,

包你發娛樂城

2013滑出爭冠行列,進場人數就應聲下跌。  依此,我個人認為,把2014年Lamigo球迷的成長歸功於經營主場,可能是言之過早。  畢竟根據過去數據的分析,除去大環境因素,我們幾乎可以斷言,中職各隊球迷的逐年增減與其該年度的戰績息息相關。就少數出現的例子來說,

金旺5298娛樂城

獲得總冠軍後的隔年,既使戰績有所下滑,仍然有機會維持球迷進場的意願。  那,爭論可以落幕了?  「戰績比LamiGirls和全猿主場重要」就是最終答案?  當然不是,因為我們分析的數據無法反映如同Lamigo目前主場經營所帶來的效益,再者,Lamigo的「全猿主場」做出成績的時間也太短,或許十年後再回頭看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不能免俗的要附上這句:「理性、勿戰,本人尚未做出最終結論」(什麼鬼)。  最後附上各隊入場數與戰績的變化圖,給各位參考,,如果有大德發現什麼有趣之處想討論,敬請不吝指教。  文末要再次感謝強者我朋友火風,為Excel白癡的我做出這麼多圖表,本文數據分析部份得力於他甚多,沒有他這篇文章可能完全生不出來,對他致上最深的謝意。  各隊人數來源:中華職棒觀眾人數分析網站 圖十:中職各隊逐年校正後入場係數、名次(總冠軍校正、季賽)以及勝率變化圖  ,